等,可引起冠心病、尿毒症、肢体溃烂等一系列的并发症。所以糖尿病的发病趋势如果控制不好,日后很容易引起各项其他器官的病变。
糖尿病的中医传统医学病名是「消渴症」,它的典型症状在后世一般人口中叫做「三多一少」,包括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下降。
据史料记载,隋炀帝当时的病案就是「口干舌燥,要饮水数升、排尿数升、渐渐枯形骨立」,这就是很典型的三多一少的表现。
「消渴症」的患者体重下降长期营养不良,免疫力也在降低,这样就会导致身体非常容易被感染。汉高祖刘邦当年抱病征战,受了剑伤,之后伤口不愈、溃烂、及感染,伤势日益严重,但那时没有抗生素,后世就有医者猜测,他的死因很有可能是伤口化脓性感染导致了败血症。
他们两位还只是有过明确记载的病例,所以看起来即使是皇帝,也难逃糖尿病这样的健康杀手。慢性疾病来势缓慢,难以察觉,无形之中威胁着皇帝们的身体健康。皇帝往往久居深宫,又长时间的伏案工作处理国事,活动量本就严重不足,身体新陈代谢低,摄入的食物也难以消耗,而宫中饮食本就多是山珍海味,这样一来还导致了肥胖,肥胖和活动不足都是糖尿病的发病因素。
然而古代医疗条件落后,无法测量血糖的情况,即使出现了「消渴」的症状也很难确诊,从而导致病情的拖延。
不过话虽如此,朱翊钧今天却提到自己「食量减少」,这好像又不太符合糖尿病的症状,不知道是自己懂得太少,还是确实不属于此症?
如果不是,那么宫廷里的第二个健康杀手,则可能要属高血压。
慢性疾病虽一般不会一招致命,但是会让身体长期处于一个亚健康状态,三高人群也是典型的亚健康人群。所谓「三高」就是指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
宫廷生活中的饮食太好,运动量又太少,所以不少皇帝也都是三高人群,其中就包括乾隆的第十五子,嘉庆。
后世对于早期高血压的确诊就是用血压计去测量,但古代无法准确测量血压,而身患高血压的人,在开始和中期又是没有感觉和明显症状的,而身体却在不知不觉间受到严重损害,等到了晚期,病人才会出现心脏功能不全,心律失常等症状。
在司马哲的《细说清朝十二帝》里,就曾描述过嘉庆帝去世前夕的身体状况:「到了晚上才觉得十分难受,痰气上涌,平卧更是厉害,只得半坐半卧挨
一夜,特别难熬」。隔天则「脸孔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