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声称,中国的生意几乎比世界一切其他地方都更方便更好做。】
【总之,在货物贸易和金钱往来方面,清朝中期中国的大门几乎是敞开的,不存在闭关锁国的贸易政策。】
【至于通商口岸限制,完全是出于国家安全考虑,而不是为了限制贸易。】
【如同对内实行分而治之的政策一样,清政府对外也同样坚决执行分而治之的政策。】
……
{……不多说了,一切都在酒里了!我干了你抿一口!咕噜噜!}
{陪一杯!}
{我也陪一杯!}
{乾隆五十八年……此时的英国经过百年的努力,已经脱颖而出。}
{它曾经最大的对手法兰西,此时在印度只剩下了本地治里这一座孤城,也是法兰西对华贸易的最重要港口。}
{到了马戛尔尼来华的同一年,由于法兰西大革命,英国人又再次拿下了本地治里,使得法兰西失去了对华贸易的基地。}
{而1784年英国政府颁布的《减税法令》,大幅度降低茶税,通过价格竞争优势,将荷兰和其他欧洲国家的商人挤垮。1799年,撑不住的荷兰东印度公司宣告破产。}
{在这个过程中,南亚次大陆也发生了有利于英国人的天翻地覆的变化。}
{印度的莫卧儿帝国衰落后,在中央虽然有一个皇帝,但在地方上有许多小领主存在。}
{随着莫卧儿皇室的衰落,这些小领主慢慢地脱离了中央,有的成立独立的小邦,有的则依附于英国。}
{久而久之,英国在沿海地区形成了三大殖民地,分别是位于东北部的加尔各答、位于东部的马德拉斯,以及位于西部的孟买。}
{英国人以这三个殖民地为依托,逐渐地联合其余小邦,将印度变成了一个马赛克一样的混合体。}
{英国已经开始垄断全世界的贸易,迈入日不落的进程。}
{而中国……}
……
【马戛尔尼使团希望清朝放宽贸易政策的目标没有达到,但仍然受到了非常隆重的接待。】
【他们沿途认真观察了此时中国社会的真实现状并记录了下来。】
【有人写了报告,有人画了图像。】
【这些记录成为了我们了解乾隆时期中国社会真实情况的珍贵材料。】
【而与此同时,这些报告也促进了英国对东方这位老大帝国的新的认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