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次正式的外交,英国大使是马戛尔尼勋爵,副使是斯当东爵士。】
【使团的船队由高厄船长指挥,旗舰为“狮子号”】
【同时,英国人对这次出使非常认真,从人员配备上也可以看出。】
【除了政府大使和船员之外,船上还有一系列特殊人才,比如科学家、画家、工程师等,以便对中国进行更深入的考察。】
【使团带给皇帝的礼物也很考究。】
【在清朝,大大小小的官员都以拥有钟表为荣。】
【但随着中外贸易的持续,至少对皇帝而言,这种奢侈品的需求可能已经饱和了。】
【英国人三思之后,选择了同样有弹簧齿轮和镶嵌珠宝的八音盒。】
【而为了展现科技实力,英国人又弄了几架大型天文仪器,还有他们最引以为傲的枪炮。】
【另外,礼物里还有许多英国制造的日用品,准备通过进献给皇帝来产生广告效应,将它们慢慢地在中国市场铺开。】
……
{外国历史不熟,但隐约记得这不是英国人第一次来了吧?}
{不是第一次来,但是是第一建交,就是为了打开贸易。}
{清朝不是有港口吗?四个呢。}
{你说广东、福建、浙江、江苏的四口通商啊?老黄历了。}
{到了康熙后期,由于其余三口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外国人最终选择了以广州为主要口岸进行贸易。}
{然后随着时间延续,广州口岸形成了庞大的利益集团,从行商到各级官员,以及皇帝,都从贸易中吸取血液,外商的日子就越来越难过。}
{乾隆二十年(1755),英国人为了避开广东的盘剥,到宁波互市。}
{宁波由于见证了广东的富裕,愿意选择更加开放和低税率的方式,却被更高层中的官吏所阻挠。}
{他们以这样做会减少皇帝的税收为借口,劝说皇帝提高宁波的关税,逼迫英国人回广东贸易。}
{乾隆二十二年(1757),英国代理人洪任辉一气之下赴天津告御状,声讨海关陋习。乾隆禁止了其他三口与西洋的贸易,将所有的贸易都集中到广州一口,一口通商的制度从此形成。}
{而为了对英国人形成震慑,乾隆还出台了一系列制度。}
{比如,他意识到生丝是英国人最喜欢的产品之一,而生丝的最大产地不是广东,而是江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