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即,此人又道:“陛下,太尉有书呈。”
“拿上来。”
文书呈上,天子细看后,脸上浮现一抹不可察的笑意。
“来,张辩。”天子将文书交给张常侍,道:“太尉此书呈于朝廷,你来念给诸公听吧。”
“是!”
张辩俯身接过,念道:“并州之势,繁若浊水,欲彻解北患,犹解乱绳。
愚计由浅及深,先求不败,而后图胜。
殿下年少气盛,战心胆略,诚在愚上。
此番仰陛下之福,得建奇功,破贼奏凯。
然殿下以臣老迈,徒碍建功于军中,致张梓之役虽胜犹败,贻误进机。
臣不敢隐己之短,伏乞陛下及朝廷诸公,从殿下之言,褫夺帅任,另选贤能。”
张辩念完,天子即道:“太尉请辞,诸卿以为如何?”
这是一封很明显的请辞文书,但也是一封很特殊的请辞文书。
往往,臣下真的请辞,会把所有理由归结于自身。
但此书中显然不是。
朱龙先阐述了自己的打法,接着表达周彻在建功之后,反对自己打法的同时也反对自己这个人。
认为自己‘年迈无用’、‘阻碍建功’、‘延误战机’,所以请辞。
言辞恳切,中心思想非常明确——六皇子在逼退我,我不想和他争,为了大局,愿意后退。
这是一封以退为进、将官僚阴阳怪气作风发挥到极为明显的上书。
卢晃目光一凌,即刻道:“既然朱公自认不如殿下,就准了他辞吧!”
他选择不回应朱龙的阴阳怪气,先帮周彻将军权揽到手再说。
“不可!”
袁达立马站了出来:“殿下立有奇功不假,但太尉何曾犯错?”
“若大将立功,便能逼退主帅,军中岂不是乱套了?”
“日后将领都能持功胁上,大夏如何治军?”
“后将军此言甚是!”有武人即刻赞同,大声呼道:“前线能立奇功,也离不开主帅统筹后方。主帅无功劳不说,还反被逼退,此闻所未闻!”
“无罪卸职、临阵换帅,必使军心离散,于战不利、于国不祥!”
武官们不断发声。
不需朱龙私下交代,就单凭这文书也能看得出来:朱龙不想辞!
他真想投子认负,断然不会这般表达。
他是清楚自己没法遮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