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台左右。”
“如果技术熟练后,应该还能有所提升。”
“特种车辆的辅助生产也没有问题,还是在于标准化的问题。”
他通报道:“宏海的产量不高,一个月能有十台左右吧,还是体型过大的缘故。”
“鸿途就更低了,受工艺所限,一个月能有三台啊,差不多就是这样。”
宏运是面包车,7人座;宏海是大型客车,45人座;鸿途是订制车,12人座。
宏运的销售必然是最广泛的,在目前国内的汽车销售市场上还缺少一定的对手。
几十人以上的客车有,二十人左右的小巴车也有,但高于212吉普车的人数少有。
7人座的宏运算是填补了市场上的这一空白,尤其是流水线生产作业的情况下。
212吉普车对于有些单位来说还是太高级了,乘用人数少,单价高,油耗高。
如果有一款乘用人数更多的,适合外勤作业的车辆,那绝对是采购的首选了。
宏海不用说了,全套学习和参照国外进口的技术,投入到市场上是有很多竞争对手的。
在没有大面积使用流水线作业的情况下,产能有限,只能作为技术积累来发展。
不过月产10台,年产120台的产能也很能打了,并不是所有城市和企业都有购买大型客车的需要,这算是一种公共资源了。
“宏海改60人座,厂里先订三十台。”
李学武直接从董文学这里下了订单,笑着说道:“明天我去津门再推销推销。”
“行啊,有你就不愁销量了。”
董文学也开起了玩笑,道:“最好在津门大开利市,把全年的订单都签出去。”
“哎!不是没有可能啊!”
李学武笑着讲道:“红星联合学校采购的校车就够你们忙活一阵的了。”
“再加上我刚刚说的三十台,新订单怎么也得七八月份了吧?”
他想了想,说道:“我给二汽打个电话,请他们也过去参观参观。”
“别投了钱,干了事,却看不着成果嘛。”
——
都说小白脸没有好心眼。
其实长得呐也没有好心眼,李学武同董文学提到了京城二汽,心里是瘪着坏呢。
当初要做客车项目的时候,李学武就勾搭对方投了三百多万,还是在钢城建的厂。
这也是联合工业的一个重点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