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条件,构思可能的公式变形……
总之,是高三狗常用的解题过程,毫无技巧。
当杨曙开始动笔时,白木棉开口了:
“这样也能解出来,但太慢了,而且容易走错反向,应该先将已知条件按照“强或弱”分类,同时脑中搜罗公式,
“第一步非动笔,而是想。”
杨曙吸了口气,疑惑开口:
“已知条件还分强弱?”
“读题后,能知晓题目考察的大概方向,比如力与电,与题干核心相近的已知条件,便是强,反之为弱。”
白木棉认真道:
“根据强弱条件,从脑中摘取正确的公式组,这是第一步。”
“哦哦,第二步呢?”杨曙问。
“没了,有公式,答案也就出来了,一步到位。”
“……”
杨曙好奇道:
“你平常就这样做题?”
“嗯,上次模拟考是这样的,竞赛的解法更复杂一些,你用不到。”
接着,杨曙便按照白木棉的方法,更变做题思路,一步步实践。
白木棉则吃着串儿,时不时提点两句,告诉杨曙卡住时如何破局,思路堵滞后怎么寻线索。
完成三道习题后,杨曙解题愈发熟练,白木棉纠正他的机会慢慢减少。
“果然有用啊,”杨曙感叹道,“就是有些难习惯。”
“杨曙同学,你的学习能力很强。”
白木棉冷不丁开口:
“我用这套方法辅导堂弟,他第一步都要花很多时间,很简单的思维转变,必须解释多次他才能理解。”
客观来讲,筛分已知条件这种方法很普通,所有人都能通过练习掌握。
难的是快速匹配题干与公式,堂弟就是分析和观察能力不行,明明自己一眼看破的线索,他却翻翻找找,列了三道式子才得出。
老师说这是天赋,老天爷喂饭吃,但白木棉没什么感觉,认为自己只是比别人聪明一点。
而杨曙理解事情很快,勉强能跟上自己的思路,不像堂弟那样愚钝。
“如果加强训练的话,你应该也能当竞赛生保送,”白木棉评价道,“激发你的潜力,取得全国竞赛的名次不算难,甚至比高考轻松呢,毕竟只用考一科。”
杨曙笑了笑:
“可别这么夸,我差得远呢。”
我开挂都赶不上你,求求学神大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