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洪涛没再坚持,也觉得可以适当享受下殚心竭虑治理国家的成果,于是大笔一挥准奏,打算花点钱把三大殿修缮一新。
排场这玩意不是说一点都不能有,也不能全算奢靡,有时候必要的排场确实可以起到增长国威的作用。没办法,人性如此,如果无法彻底改变,那就只能多加利用了。
可是修缮三大殿的花费确实不少,一方面是材料要求比较高,另一方面人工耗费也高。这么一大笔钱,该让哪个部门掏呢?
思来想去,洪涛觉得让哪个部门掏都不合适。好不容易把预算制度推广开,任何部门都得精打细算过日子,谁手里也没有这么多闲钱。如果有,那还要预算有个毛用。
摊派的口子更不能开,有一次就有第二次、第N次,为了修缮三大殿增长国威,结果破坏了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制度,得不偿失。
从内帑拨款吧,确实掏得起,但洪涛怎么想怎么觉得肉疼。这些钱都是自己省吃俭用、四处入股,舍了脸面辛辛苦苦赚来的。除了用来供养皇室成员、担负皇家学院支出,还得时不时拿出点资助各种计划外的研究项目。
规则这个玩意吧,对于常规项目,遵从体系按部就班有计划的进行,确实可以提高效率。可遇到比较超前又没有太大把握的项目,规则就成了上吊绳,往往会起到负面作用。
但科学研究从来都没法总结出一套全面兼容的规则,更不能以成功率来衡量价值。往往一个特别不靠谱的创意,却会带来巨大的成功,甚至推动全人类向前迈一大步。
面对这种困境,洪涛也没有太好的办法,只能尽量在规则允许范围内弥补。比如鼓励民间资本向科研项目投入,以此获得更高的收益。
每年在棋盘街日月银行总部里举行的科技成果拍卖会,就是在用实际行动向有钱人展示效果。作用也很显著,参加拍卖会的富商越来越多,成交额也呈逐年上升趋势。
可是有些项目却不能由民间资本投入,比如研究成果会被用于军事领域的,保密还来不及呢,怎么可以让老百姓掺合进来。研究不成功还则罢了,一旦成功了就有可能让帝国的军事领先地位受到严重挑战。
但又不能因噎废食,为了保密去延误、搁置或者荒废了这些项目,咋办呢?洪涛让王承恩专门设立了一个筛选部门,叫科技发展司,隶属于司礼监。
成员皆来自蹴鞠队,每天训练完毕啥也不用干,专门整理各部门呈送上来的经费申请。比较常规的不予理睬,原封不动转给各部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