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纯文科学者,这些年甚至连学术都不搞了,一心一意做教育系统的官僚。
他也说不明白天平的情况,反而更关注风流雅事,添油加醋的说道:“大长公主抽钗解髻,截下一缕青丝放入天平,对谢学士说:君可量其轻重乎?谢学士言,此事易耳。当即便称得公主一缕秀发为0.615毫。”
“还有这种事?”彭涣之和吕概同时停下脚步。
太学正说:“千真万确,此事已被学生们疯传,大长公主还留在那里没走呢。”
看吧,宣传效果就这么出来了。
如果谢衍不用公主秀发来称重,天平事件很可能局限于学术圈内传播,然后再一点点的向外扩散。
有了公主青丝,瞬间噱头十足,估计几天时间就能传遍洛阳城,而且还会演变出各种各样的版本。
《大明旬报》的记者韩诚一,此刻也在朝着新闻现场疾走。
如此盛大的全国学术活动,《大明旬报》自然是要关注的,而且还会在报纸的文教版专版报道。
他一直发愁没有趣味性,大多数的普通人,根本看不明白学术内容,这会导致新闻报道的可读性很弱。
现在终于不用愁了。
刚满十七岁的少年学士,大长公主的青丝称毫,还有可以验证太祖学说的划时代天平。这篇文章只要写出来,普通读者肯定反应热烈。
韩诚一的速度比两位领导更快,他赶到现场的时候,谢衍已经把天平图纸拿出来,一大堆学者正围着图纸啧啧称奇。
他发现大佬们正在聊专业内容,于是跑去采访附近看热闹的太学生。
表明自己的身份之后,韩诚一问道:“哪位郎君亲眼看到当时发生了什么?”
“我!”
一个太学生自告奋勇的站出来:“我当时就趴在门外,离讲台最近。我听到谢学士讲解天平的结构和用法。”
韩诚一诱导性采访道:“可曾称量了大长公主的青丝?”
“称了,称了,”那太学生说道,“似是谢学士主动索要,大长公主初时不愿,后来又答应了。”
另一个太学生立即插话:“胡说八道。明明是大长公主截下青丝,以此考验谢学士的天平。”
“你当时在哪里?有我离得讲台那么近吗?”
“我在窗户那边。”
“那你就离得更远。我都听不太清楚,你生了一双顺风耳不成?”
“大家都这么说,是公主截发问秤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