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在武阳军中从军,家中便可分得百亩以上的田产,朝廷支持广种稻谷,但百亩之田,其中六成种植稻谷便是可以满足自家食用与缴纳赋税,其余四成便可种其他物种,菽(豆)、麦皆可,此法可以成灾年旱涝保收!”
闻言,林玧琰也是知道“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的道理,当下道:“韩子擅长此家之事,且在宛城便听父皇讨论到韩子的《尽地力之教》,十分欣赏,今年劝农令与往年的时候不同,其中改动的地方多是韩子的思路,上林苑的政事便是韩子做主了!”
随即林玧琰又是问道:“年尾的时候,上了一次南阳书院,听说韩子请走了不少书院士子。”
韩悝笑道:“曾偶尔听殿下说起来一句,但闻百姓之家书声琅琅,便是记下了,悝学过儒家,也认同有教无类这句话,且寻常未到十二岁的稚子,做不了多少事,不如趁着这个年纪学认一些字,以后也能多一个出路。”
“韩子开了蒙学?!”林玧琰问道。
“嗯……尚书府下辖的十数个乡邑,按照人口分布,已经是各种开办了蒙学,教的也简单,是些读书认字罢了。”
闻言,林玧琰不免感叹道:“韩子此举,功在千秋啊!”
韩悝笑而推辞道:“殿下此言说笑了……不过殿下从宛城归来,不知道有没有听过【宛城书肆】?”
“宛城书肆?!”林玧琰笑笑,道:“那是我治下的书肆。”
“韩悝已经猜到了,当日殿下所赠的白纸,悝周游列国,从未见过,便猜到这是一家之物,不过……殿下可一月之间起高楼大厦,但悝还是想不通,殿下从哪里调动的人力物力,数日的时间,便能够抄写数千册四万余字的《说文解字》?!”
“此事不瞒韩子,但一时也说不清楚了,不过马上宛城书肆将会搬到上林苑,还请韩子能够妥善安排,其后自能观之。”林玧琰道。
“此事易尔!”韩悝答应下来了,“既然宛城书肆都已经搬迁到上林苑看,那上林苑建立有教无类的蒙学制度将会大为完善!”
林玧琰看到了不远处有人影走动,且有大车拉着东西穿过,“唐河至尚书府的直道修建好了么?”
“嗯,有水泥岂会用那么长时间,不过是二十余里的直道,泌阳铁矿至铸造坊的直道到了收尾阶段,还有两座跨河大桥也是收工了。”韩悝答道。
“赶工了么?”林玧琰问道。
韩悝点点头,随即欣慰的笑道:“悝也觉得奇怪,从未见过任何一个地方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