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自做的调查中。
不识字,识字不超过两百,识字超过五百,能记账,能看三国,能写信,能做文章……
能看三国的百分之五,能写信的百分之三点五,能做文章的人,不超过百分之一。
连书都无法看的人,认识的一些个字,无非就是来源于生活认得的一些字,例如自己的名字,老家各处的牌坊等等,算不得有文化。
历史上绝大多数有名的人,哪怕是乱世武夫出身,哪怕以前不认字,后来都会主动的学习读书。
关羽早年识字比较少,后来一路学习,才有他的成就。
朱元璋乞丐出身,很多人的惯有印象就是他没太大的学问,其实大错特错。
伴随他起家的一生,对学问从来都是精益求精,刚获得一块根据地的时候,就请了当地的读书人,每日请教学问。
因此唐清安对旅顺的私塾非常的重视,这些孩子是未来金州的顶梁柱!
投奔来的童生,不能当做普通老百姓使用,拿来当做教书先生启蒙,正好合适,也能名正言顺的补贴他们。
朝廷不管金州,唐清安当然要管。
其实他猜到朝廷不会管辽民。
历史上就是如此。
毛文龙的东江镇数十万辽民,请求朝廷救助,朝廷的回复明着告诉他了,兵饷给他,辽民自己看着办。
这也是唐清安选择北上辽东的原因,朝廷为他养兵,支援兵饷物资,又鼓励他做军阀,还有比这好的路子?
戚继光的路子,唐清安从来没有考虑过。
还有一个郑芝龙的路子,不过他的路子可不好学,运气占了太多的因素,属于不可控。
至于李自成的路子,唐清安也不会学。
这种属于大浪淘沙的,他虽然是穿越者,也怕自己是那沙子,而不是金子。
这些个童生从各地投奔来金州,又失去了家乡的土地,本来地位不太高,底气不足,加上从总兵府领取俸禄养家,因此皆称赞将军高义,重视读书人。
才和秦可卿温存了一日,唐清安就离开了金州,带着亲卫巡视营军,各处已经扩军两个多月,如今战斗力还有多少,都是需要他上心的。
有的人在原来的职位做的很好,提拔起来后反而做的不好,这都需要他这个金州将军来把控。
做的好的人,就加担子,做的不好的人,就要想办法帮助他,找出问题所在,或者为他配个相补的副手。
唐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