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口音,言语之中却是听到了一丝悲凉。
“委座,您可真会开玩笑,前阵子才到过这里。”身后的其中一个军官开口说道,看他的军衔可是上将军衔,瞧着就不是一个小人物。
能让一个堂堂的二级上将如此恭维的人,除了蒋委员长,自然没有其他人了。
不错,蒋委员长再次带着他的一众随从来到了郑州。
上一次来到这里,还是兰封会战将要开始的时候,只是相比于先前那般,还有一丝抗争的余地,现在的局势却是变得更糟了。
他这一次过来,除了要解决前线战事危机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决定。
……
时间回到一个半月以前。
那时候的台儿庄大捷就要打完,举国正处于一片欢腾之中的时候,然而国军统帅部并没有认为胜利的时机就快到了。
而是一片冷静,国府CC系首领陈果夫向蒋介石递交了一份关于未来有可能出现的战局不利的情况而作出的建议。
建议内容大概如下:“委员长钧鉴:台儿庄大捷,举国欢腾,抗战前途或可从此转入佳境。惟黄河南岸千里,颇不易守,大汛期间且恐敌以决堤攻我,我如能取得武陟等县死守,则随时皆可以水反攻制敌。盖沁河口附近,黄河北岸地势低下,若在下游任何地点决堤,只须将沁河口附近北堤决开,全部河水即可北趋漳、卫(即漳河与卫河),则我之大危可解,而敌则居危地……”
这一份建议的提交,让蒋介石响起了1935年的时候,德国顾问法肯豪森曾在《关于应付时局对策之建议书》提出的:“……最后战线为黄河,宜作有计划之人工泛滥,增厚其防御力。”
意思是什么呢?说白了,就是——要是日军打到这里之后,中国已经沦陷大半了,再打下去中国就要灭亡了,如果不能够抵挡日军的机械化部队的话,就只能是炸开黄河大堤,使之人工泛滥,而争取为后期作战建造一条暂时的天然防线。
于是乎,当看到这一份建议的时候,蒋介石的思绪就不可避免地回到了三年前了。
拿着手里边的这一份建议,蒋介石不可避免地陷入了一片挣扎之中,他喃喃着说道:“如果是这样轻易地炸开了黄河大堤,我蒋中正,可是要成为千古罪人的呐……”
犹豫着,蒋介石便将陈果夫的这一份建议放在了一旁,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这个黄河大堤,是万万不能掘开的。
蒋介石不是不知道炸开黄河大堤的后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