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在两宋时候,就已经成熟了,时光荏苒,四五百年过去了,有没有更进一步?完全没有,仍然是宋代的技术。”
“国无外患,没有对手,就会在功劳簿上躺着不动,失去动力去升级自己的产业。”
“这是第一点。”
“第二,就是地区发展不平衡带来的问题,沿海的快速发展,完全领先于内地,这种贸易不平衡,不仅仅是对泰西,也是对大明腹地。”
“这严重阻碍了一条鞭法的推行,因为一旦推行一条鞭法,沿海白银堰塞、腹地钱荒,一条鞭法的财税,其实就是对发达地区减税,对腹地加税。”
“长此以往,富者越富,贫者越贫。”
也就是张居正在万历十五年初,自己把一条鞭法喊停了,否则,这话沈鲤不太好公开去讲,否则就会被打为万历维新的反对者。
这个罪名,即便是以他阁老的身份,都是无法承担的,这代表着路线的错误,反对陛下,反对元辅。
万历十四年的时候,两广地区的铁厂全都生产铁锅,不再生产铁犁,导致湖广地区的铁犁价格,在短短三个月时间,暴涨了5倍,四川、湖广、贵州等地,不同程度的陷入了犁荒的境地。
朝廷反应迅速,立刻在湖广地区集中生产了一批铁犁,缓解犁荒。
即便如此,湖广地区的粮食产量因为犁荒的影响,在万历十四年降低了10%,这引起了朝中大臣,对发展不平衡的警惕。
贸易不平衡,不仅仅体现在对外贸易之上。
沈鲤继续说道:“第三点,若是不加任何的干涉,这海贸事,终究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能长久,这几年大明开始收储黄金,才算让白银、黄金的流入,没有明显的下滑,但不看黄金,白银的流入是大幅下滑的。”
“更加明确的讲,眼下世界,根本满足不了大明对货币的需求。”
这一点涉及到了大明货币政策,全世界根本架不住大明这么粗的管子猛抽,几乎已经抽干了白银的流动性,抽干了白银的流动性后,全世界跟着大明一起进入了钱荒,继续如此顺差下去,就变成了竭泽而渔,世界各地全都凋零,大明跟谁做买卖去?
陛下喜欢可持续性的竭泽而渔。
沈鲤面色凝重的说道:“真正有序的贸易,不是在意顺差的白银数量,当然这仍然非常的重要,但顺差要转化为持续演进能力,更加重要。”
“我们要利用这些白银,建立起大明自己的循环,即技术领先、货币主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