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军在应天府驻扎之后,开始向周围辐射。这里属于大宋的京东西路,往北有楚丘、单州、定陶等城,都有重兵把守,属于京东西路的管辖。
苏宸发现那几座城在北面,继续深入存在一定风险,于是决定将兵力向东、向南去横扫。比如同属京东西路的下邑、拓城,被马东临、马战超兄弟各带精兵一万,仅用三日就攻克了。
至于淮南东路,牵扯到了十几个州,目前都在吴军的控制之下。这些州郡有些城池还有少量宋军把守,但都被吴军驱赶和歼灭。
潘美带兵进入亳州,这里有鹿邑、永城、酂县、卫真、城父等城邑,陆续被攻克。亳州也是属于淮南东路西北的一个州域。
大宋的西路军,由王仁瞻、韩重赟率领残兵三万,退守了襄邑,成为应天府去往开封府之间的一个必经城池,打算在那里抗衡。
原来的大宋东路军王审琦、杨光义则带兵退在了定陶,与那里的广济军整合,凑足兵力五万,随时准备转移到开封府进行护卫京师。
这就是目前吴宋双方对峙的局面。在有效兵力上,吴军拥兵五十万,要大过宋军人数了。因为大宋禁军数十万都在前几次战役中,战死的战死,逃散的逃散,投降的投降,主力精锐削减了很多。
在双方军力的对比下,优势正在向吴军倾斜。
宋国派来的使者程德玄抵达应天府城外,禀告了议和的来意后,被带到了将军府内。
此时,一些武和将谋士正在向苏宸汇报军务,得知有汴京的议和使者来到,都充满了好奇。
“大宋派来议和使者了?”一位武将率先开口,语气中带着一丝惊讶。
“宋国这是要议和停战吗?”另一位谋士紧随其后,眼中闪过一丝思索。
“看来大宋也顶不住了,终于意识到他们挡不住我们吴军!”一位年轻的将领忍不住大笑起来,声音中充满了自信和自豪。
“强势的大宋,这次终于要认怂了。”
周围的武将们纷纷附和,笑声回荡在大堂内,一种强大的自信和自豪感在他们心中油然而生。
程德玄走进大堂内,看到正前方的主座上,坐着一位不到三十岁的主帅;他身披锁子甲,威风凛凛,气质高贵,想必就是那位名动南北的江左苏郎、吴国平南王苏宸了。就是这个人,这几年充满了传奇色彩。
他既是名动南北的大才子,写了不少诗词歌赋,都是脍炙人口,成为中原才子崇拜的对象。
他的许多话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