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血流成河,人和马的尸体把城门都堵上了。坚持了一天,叛军首领在得到了萨木素“保证优待”的承诺后,只得开城投降。
进城后,萨木素先将满城内的老百姓强令牵出城外,并派人将他们押往奇里什,然后将四千多叛军和浩罕国的军队关进满城内的校场营房和各处民房里。
再然后,就是向刘胜他们发电报,等回复,然后等到夜深人静,泼油放火,机枪封锁城门,最后就是手持刀枪弓箭的清军俘虏进城打扫漏网之鱼。
陈青松是委员会里第四个知道整件事经过的人,而且还是赵新在今天中午吃饭前私下跟他说的。当时他下意识的问了嘴人数,并从赵新口中反复确认之后,第一反应就是给了自己嘴巴一下。
真是嘴欠,非多问那一句干嘛?!
赵新看出了陈青松的顾虑,于是劝慰道:“老陈,你想过没有?这件事我们不做,我们的后代也要做。一代人做一代事,我们这代把开疆拓土的事做完,免生后患。”
陈青松叹了口气道:“话是这么说,可那是四千多人啊!单是库车就有这么多,等到了乌什呢?喀什噶尔呢?阿克苏呢?”
赵新抽了两口烟,语气平静的道:“和卓不净,新疆难安。既然他们火中取栗,就等于把自己的命投在赌桌上,认赌服输,天经地义。”
“那你干嘛非要大刘他们出葱岭,进中亚?咱们的地盘够大的了!光是以后修路,想起来我都头疼。”
赵新喷出一口烟,语气凝重的道:“神权不能大过国法。”
陈青松愣了一下,他知道赵新说的是对的。
话说乾隆当年为什么非要打大小和卓?
表面上的说法是和卓兄弟将副都统阿敏道等百余名清军官兵囚禁于库车,随后又于第二年春天将其全部杀害,公开扯起了叛乱的旗号。
然而真正的原因是,这种以和卓为首、以教主的“口唤”代替法律的政教合一神权体制,和乾隆以国家主权扩张为核心的大一统观念水火不容。别说满清了,大一统中国的任何一个政权都不会答应。白莲教就是最好的例子。
乾隆只是把“阿敏道事件”当作对回疆统一战争进行道德论证的工具,用来说服那些在用兵西域这一问题上,无法以实用主义逻辑说服的王公大臣。
只不过兆惠再能打,迫于漫长的补给线和庞大的后勤消耗也只能停步于葱岭,而且历史上随着满清国势日渐衰落,对中亚的影响力也成了“王小二过年”,这才有了后来的张格尔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